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学院(学部、研究院)研究生会:
一、活动主题
科研有温度,家国在心中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征集研究生在学术探索中践行家国情怀的真实故事,挖掘青年科研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实践足迹,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鲜活载体,引导我校研究生将个人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民生关切深度结合,进一步激发学术道路上的报国初心与使命感,在校园内营造“科研为国、学术为民”的浓厚氛围,鼓励研究生以更积极的姿态投身科研,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活动时间
(一)作品征集阶段
2025年9月24日—2025年10月8日。
(二)评审筛选阶段
2025年10月9日—2025年10月16日。
四、参与对象
辽宁师范大学全体在读研究生
五、活动内容
(一)征集方向
1.民生关切:记录深入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开展社科调研(如乡村治理、非遗传承、就业帮扶),或参与理工科技术推广(如农业科技、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经历,展现科研如何贴近基层需求。
2.实验攻坚:讲述为突破适配国情的研究难题反复试错、不断探索的过程,体现规避“卡脖子”风险的努力。
3.初心不改:分享因关注家乡发展、社会问题(如乡村教育、环境治理、养老服务)而选择研究问题,立志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
4.科研落地:讲述自己的研究(如设计的调研问卷、优化的技术方案、整理的案例集)被学校、社区或地方单位采纳应用的成就感。
5.其他能够体现家国情怀、正能量的科研故事。
(二)作品要求
每人限提交一份作品,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内容真实原创,符合活动主题,聚焦具体场景与细节,避免空泛抒情,以“学院-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号”命名。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宣传。通过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通知,并在二级学院主席联络群中转发,号召各学院踊跃参与。
(二)作品创作。9月24日前,参赛者需确定参赛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科研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撰写征文,确保内容质量、创意性及符合大赛要求。
(三)学院审核与提交。9月24日至10月6日,各学院需在此期间内统一收集参赛作品,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作品质量。并于10月8日前,将符合条件的作品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lsygbwf@163.com邮箱,以学院名称命名。
(四)评审与公示。10月9日至10月16日,研究生院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定,按评分标准打分,取平均分排序,并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
七、评审标准
(一)真实性(30分)
故事须为作者本人真实科研经历,无虚构或套作痕迹,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能通过场景、动作、感悟等展现真实情境,具有画面感与代入感。
(二)情怀性(25分)
紧扣活动主题,体现科研服务社会、扎根基层的价值导向。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不刻意煽情,能传递对科研、社会的真诚思考与责任担当。
(三)感染力(20分)
内容贴近研究生科研实际,传递积极向上的科研态度,展现探索创新的精神。
(四)叙事性(15分)
结构完整清晰,逻辑连贯,有明确的故事主线,叙事节奏得当。
(五)语言表达(10分)
语言规范流畅,无错别字、语病,表达精准凝练,能恰当运用修辞增强文字表现力,不堆砌辞藻。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5%)、二等奖(5-15%)、三等奖(15-25%)、优秀奖(25-40%)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202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