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实践中,辽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强力推进““五大区域战略”建设,全省经济开始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辽宁沿海经济带,着力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和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经济;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是我省振兴发展重大战略之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指出,未来三年,我省将全面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沿海经济带升级版,使之成为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计划》中还提出,要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强化大连龙头作用,构建大连都市区。借助沿海优势,我省将通过科技创新,在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企业。围绕航空装备、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在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省还将加快推进园区整合,2018年,对沿海各市区位相邻和产业趋同的重点园区进行优化整合。推进重点园区体制改革创新,探索“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机制,强化高端人才的引进。
2.沈阳经济区构建科技创新中心、专业物流体系和智慧城市群;
沈阳经济区建设无疑将重点发挥沈阳市的核心作用。《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指出,我省将用三年时间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各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以沈阳为龙头的东北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东北人才中心和东北亚物流中心。
根据《攻坚计划》,在创新方面,我省将深化沈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建设。整合创新资源,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以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的区域孵化体系。
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我省将深化沈阳经济区的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加快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起全区域的金融合作机制,搭建融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省将发挥沈阳经济区高校集聚的优势,按照三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急需的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激励机制,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推进高品质生活服务业发展,满足新型消费和高端人才消费需求。
在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方面,沈阳经济区将构建辐射东北、通达全国、面向东北亚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沈阳内陆港建设,建成高效的海关“单一窗口”,推进通关一体化,实现公、铁、海、空联运。
《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指出,未来3年,辽西北地区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各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继续深化改革是辽西北发展的首要工作任务。各市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省、市继续向县(市)、园区下放审批权,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帮办代办制,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进一步推进县、乡(镇)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模式。
农业是辽西北地区的优势产业,我省将重点推进辽西北的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积极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做优特色林果业,做亮花卉、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县一业”“一园一区一镇一品”发展。同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倡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在工业发展上,我省将推动辽西北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利用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优先发展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扶持民族地区特色工业的发展。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我省将在辽西北地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集交易、物流、支付于一体的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时,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辽西北文化走廊精品线路,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京津冀休闲旅游度假“后花园”。
在区域合作上,辽西北地区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积极开展与江苏对口合作,共建一批不同类型的合作园区。
另外,未来3年,辽西北地区还将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守住辽西北生态红线,构筑生态屏障区。脱贫攻坚仍是辽西北地区的重要任务,各市将继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到2020年,确保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沈抚新区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计划》)指出,《计划》中共提出了50项重点工作,分三年推进,将逐步把沈抚新区建设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示范区,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省委、省政府对沈抚新区赋予了很高的目标定位。《计划》提出,到2020年,沈抚新区的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同时还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创新创业的活力不断激发,打造出区域最优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为实现这些目标,沈抚新区将在未来三年重点推进50项工作,其中2018年30项,2019年15项,2020年5项。2018年推进的重点工作最多,分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类。包括设立新区产业基金,开展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组建沈抚新区开发建设公司,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进校企联盟发展,推动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启动轨道交通、公路环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为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