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10月11日上午,学校在黄河路校区音乐厅召开了全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校长罗文波,校领导刘魁勇、宫利东出席会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党政负责人、分管副院长、全体博士研究生导师及新聘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刘魁勇主持。
会上,宫利东向大会汇报了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进展情况。他全面梳理总结了当前学校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深化研招改革、推进分类培养、强化质量保障以及促进高质量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与举措。

在新导师聘任仪式环节,罗文波为新遴选的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并向所有新聘导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交流分享环节,文学院院长洪飏、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院长孙景昌先后发言,分享了在引导导师面相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随后,心理学院唐晓雨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逄越教授作为导师代表,结合自身育人实践,分享了在科研思维训练、个性化成长指导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展现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育人理念与实践担当。

罗文波就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研究生导师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建设教育强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既要稳步扩大规模,更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罗文波强调,立足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围绕全面推进此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构建育人共同体意识。当前国家正以"质量革命"重塑研究生教育生态,全校研究生导师要深刻认识研究生培养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二是要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夯实师范教育根基。要以“价值引领、素养为基、实践赋能”为路径,构建德业双修的育人体系,推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知识传递到人格塑造的全面育人。三是要立足中国教育实践,聚焦国家战略育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形成良性循环,将学术追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四是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育人。以助力辽宁教育强省建设为使命,紧扣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导师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突破原有学科边界的局限,融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强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作用,形成具有辽师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新范式。

刘魁勇在主持时强调,各单位及全体导师要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将会议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我校新时期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凝聚共识、追求卓越、积极作为,共同探索新时代辽师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字:李寒来
编辑:冯敬一
审核:宫利东